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莫忘來時路/4月19日-習氏風格擄獲民心

中共十八大習近平出任總書記後大力整頓貪腐,繼2012年底推出「習八條」後,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,決定用一年時間,在全黨推進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」,要求黨員「照鏡子,正衣冠,洗洗澡,治治病」。如此大白話,卻在大陸掀起一波改革浪潮,令外界好奇。習上台後,讓外界驚奇之處在於政策雖非創新,反腐未脫前朝,但力道卻「不擇涓滴成巨流」,為官場帶來大改變。這自與習的執行力有關,神奇的是,習善用淺顯易懂語言,產生的後座力卻為共產黨帶來質變的第一步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"div-inread-ad", "inread");});} 習的形象不在話下,父親習仲勛1980年代在廣東提特區構想,是真正的改革派;習仲勛的教化及庇護,讓習早獲改革派擁戴及軍心,成其最堅實政治基礎。早年延安經驗,讓他深諳民間疾苦;大小氣候一把抓,更讓習在在具敲山震虎威力。習運用俚諺俗語,和早年毛澤東很像(圖為大陸城鎮街邊販售習近平與毛澤東的年畫,中新社)。毛善用比喻說明深刻道理,習亦復如是。如以「老虎、蒼蠅」喻腐敗份子,用缺鈣、軟骨症喻信念缺失,「洗洗澡、治治病」則是比喻自我淨化。毛用「一個籬笆三個樁,一個好漢三個幫」喻團結力量大,習說「眾人拾柴火燄高」;毛拿「掃帚不到,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」,說「反動的東西,你不打,他就不倒」;習說「鞋子合不合穿,自己才知道」,表明道路選擇的不同。除擄獲民望的白話外,深謀遠慮才是領導的致勝之道。「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」,習談「中國夢」時以此表明對中國道路的自信,顯然也是自我的自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